框景流风
同济大学
设计建造:贺艺雯、何美婷、郑思尧、郑兆华、饶鉴、唐凯文、王姚洁、谭炜骏
指导老师:李麟学
本设计试图让民俗活动的承载空间与自然元素产生关联,寻求一种几何逻辑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。设计希望运用一种合适的几何逻辑将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,分析研究直纹曲面在塑形、空间引导与氛围塑造上的优势,选择直纹曲面这种几何原型作为装置内部空间的主要元素,使建筑的空间形式直中有曲、动静相宜。
从设计上来说,建筑的空间序列,在一个三面围合的方形框架内展开。这个框架既是楼纳景色的定格,也是贵州民俗活动的容器,它像取景框一样呈现出人和自然交织的瞬患场景。框架内通过热力学性能的模拟确定了直纹曲面的组织形式,在这种空间的翻转折叠中可以最大程度疏导风的流动,同时引导水汽、竹香等无形的自然要素。当下雨时单坡落水的屋顶会让建筑背景中升腾起一片水幕,为使用者带来舒适享受的露营体验。“框景流风”通过原竹搭建对建筑空间进行塑造,最大限度地响应环境,疏导风的流动,引导水汽、竹香等自然要素,同时也对贵州地域环境进行展示。设计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,试图将贵州地域人文、地域环境与气候三者结合,使民俗活动的承载空间与自然元素产生关联,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,从而最大限度地响应环境。
后记:
刚来楼纳时,我们巧遇过来访友的国美许教授,等采访的间隙,我们坐在办公室里聊天。谈到 “露营装置”这个定义,我直言觉得并不妥当。因为装置艺术是强调社会性、批判性的,而我们做的设计只算是小品建筑,并不能和装置艺术混为一谈。
然而二十天过去,随着亲手将一纸设计图变成真实可以触摸的空间, 我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看法。设计总是单纯,建造却伴随着明确的地点与时间。这种特定性使一个建筑的诞生隐喻着许多事件的存在。
贵州楼纳作为现在建筑圈最火的乡村,是整个事件大的语境。在这个语境下,大冲的苞谷地、 精心挑选的江浙原竹、 当地村民砌的一皮皮砖和 我们八个人二十天的建造行为都一 同组织起了这场空间叙事。这个小小的房子在接了地气后也终于有了它本身的态度。